阅读历史 |

第173章 “祸”不单行(1 / 2)

加入书签

纵然广告费用可观,但始终在欧俊豪的预算内。

欧俊豪思忖过后,又把有疑惑的地方提了出来。

“季主任,那我们的广告宣传周期和频率是怎样的?”

“周期是每天在广告黄金时间段播放,一天一次,一共一年时间。”季欢不假思索地解答。

欧俊豪细算了下,认为宣传的费用和频次大体能平衡,便决定和季欢合作。

他把李莎喊到会议室外,以商量的口吻说:“公司目前的推广预算有五万,季主任开出的费用虽然高了点,但他们的播放频次我还是很满意的。”

李莎听出了欧俊豪的意思,直接说道:“豪哥,既然你已经有了决定,那就按说的来,毕竟你才是公司的最高负责人。”

欧俊豪和季欢谈好合作条件后,立马安排财务部的经理将广告款汇入了省电视台的对公账户。

一时间,在省电视台的强硬造势下,大哥大席卷了大壤市整个大地,街头巷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商业造势足够了,但收获的反响却与预期大相径庭。

可以说,欧氏集团想在省城打响大哥大销售第一枪的愿景,暂时性失败了。

现阶段的际遇,对欧俊豪而言,可以用“‘祸’不单行”来形容,一来是因为未婚妻依旧处于失联状态,二来便在于产品销售反响太差。

……

os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内,以欧健忠和孟苇为首的董事以及公司高管等一帮人都已落座。

“我们可以看到近期欧氏产品在推向省城市场上的效果。”欧俊豪率先开了腔,“我们的广告宣传投入是绝对够的,但可能出于售价偏高和大哥大产品定位太轻奢的问题,导致销售量根本不理想。今天我组织大家开这次会议,就是想听听各位的意见。”

欧健忠沉思了片刻,随后语重心长地说:“阿豪,这也是我为什么不鼓励你开发最新款大哥大的原因所在。因为我们生产的大哥大,面向的群体是具备经济能力以及需要这款产品的人士,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消费主体具有局限性。既然不是普遍大众,那必然销路就会受影响。”

这时,耿雪飞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处在八十年代,虽然中国经济已经慢慢复苏,但相较国外,差距还很大。大哥大,终究是国外引入的产品,在别国销售的好,不代表在中国也有市场。”

闻言,李莎也默默点了点头:“或许一开始把市场定位中国,甚至于在一个小省城,就是错的。”

其实李莎的话里除了原本的含义,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希望欧俊豪借这次开篇不利的机会,能放弃继续在大壤市发展的念头,及时将公司撤离省城。

也只有这样,欧俊豪才能离颜玉娇更远,两个人才不会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尽管会议中反对的声音居多,但欧俊豪依旧坚持。

“大嚷市虽说是个省城,但属于国家的直辖市,在一个小范围内试点推广的初衷我觉得是可行的。我们第一炮没打响,也不能泄气。现在要做的就是及时调整方案,对市场反馈作出准确可行的回应。”

欧健忠也认可孙子的想法:“当初阿豪提议要把telephone引入国内,更提出想把公司放在大壤市,我曾经犹豫过。但后来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十足的考量,证实他的构想不是天方夜谭。也就是说,欧氏的初步战略是正确的,目前销路不理想,大家也不要气馁,积极提出解决方法,这也算是集思广益了。”

许久未说话的孟苇等到众人沉默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我尽管是欧氏的董事,但对于我们产品的定位问题并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眼下有钱的国人用得多、用得顺的通讯产品也许只有传呼机了。”

“传呼机的使用在大陆南方推广的算好的,但在北方也不行。”欧健忠身为欧氏通讯科技产品的第一代创始人,在传呼机的市场推广议题上最有发言权,“可惜的是,我们早期把目光只放在了国外市场,更出于偏见觉得国内经济形势不佳,国人购买力弱,从而忽视了国内的市场。”

“的确,从我接手欧氏,提出要打响国内市场开始,还是抵受了不少压力的。”欧俊豪想起创业初期的艰难,就感到如今能把省城的公司正常运作起来就算是不错的收获了。

接下来,欧健忠有条不紊地说:“传呼机算是我们对敌公司的产品,他们在南方市场获得的成功经验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但其在北方市场的不足我们也要引以为戒。”

欧俊豪扫视了一眼在座的人,旋即提出了要求:“传呼机的消费主体也是有经济能力一族,他们能收获成功,我们却暂时性遇到了困境。正像欧老董事讲得那样,我们应当冷静思考,从人家的成功经验里汲取教益。下面请大家踊跃发言,说出你们所了解的传呼机能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传呼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们的宣传得当,而是他们的时机选对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