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8章 佛陀本质!(2 / 3)

加入书签

,笑道:“得证菩提果位,仅为菩萨,并非佛陀。”

“菩萨?”

叶无双眉头一蹙,问道:“所以迦叶,是先成的菩萨,而后成的佛陀?”

老僧颔首。

叶无双又为问:“他是如何成为佛陀的?”

“追寻佛的至高境界!”

“佛的至高境界?”

叶无双又是一愣,不懂了,疑惑道:“佛的至高境界是什么?”

这下,老僧陡然一愣,陷入沉默。

徐徐,他才缓缓道:“我不知道。但迦叶认为,是佛陀;故而他斩出了我,从此一颗琉璃心,再无凡垢,得证佛陀!”

迦叶认为?

叶无双眉头一蹙,再问道:“为什么迦叶认为佛陀是佛的至高境界,而不能是菩提,或者罗汉,乃至沙弥?”

这很奇怪。

佛法有云,众生平等。

可在佛国体系中,却将三六九等,分的颇为明细;甚至就连文武佛修,都给分了出来。

这不很怪?

听到此话,老僧微微抬头,瞥了叶无双一眼,道:“佛道修行,在内,而不在外,追寻的是果位证道,轮回传承;施主非佛国之人,自然不懂佛国果位。”

“请大师解惑!”

叶无双再次拱手,摆出一副求知做派。

老僧乜了眼叶无双,道:“佛国体系,禅道有沙弥、法师、禅师;武道有武僧、金刚、罗汉;二道合一,皆可得证菩提,入菩萨之境,施主可知为何?”

叶无双微微摇头。

“此乃宏愿所至。”

老僧悠悠道:“宏愿,与菩提果位息息相关;许大宏愿者修心,当入禅道;许小宏愿者修身,当入武道;两道之终,皆证菩提。”

“而得证菩提者,是为菩萨也;是故,修禅修武,最终在证得果位之后,均为菩萨!”

叶无双微微颔首,这个他倒是听懂了。

简单的说,佛国的修行,需要先发宏愿,立下皈依目标-证菩提果位。

然后再通过两种途径,追寻这个目标。

而这两种途径,便是禅修:打坐诵经,用心灵领悟菩提;和武修:打熬体魄,从身体领悟菩提。

最终,得证菩提果位,便可成为菩萨。

所以,佛国无论是禅修还是武修,最终的结果,都是成为菩萨。

可这么说来,佛国体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菩萨境啊?

佛陀又是从哪冒出来的?

这个解释,几乎完美表述了佛法体系,也解释了迦叶乃是领悟佛法的第一人,也是得证佛法果位的第一人。

也就说,迦叶是佛法一道的开山鼻祖!

可既是流派的开山鼻祖,那他应该已经站到了佛法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点;虽然可以继续钻研佛道,晋升佛陀。

但在没有晋升佛陀之前,佛道体系最高境界,就应该是迦叶所能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菩萨境才对,却为何会冒出个佛陀?

这就相当于一个人闯关,在没有进入关卡之前,自然不会知道关卡里有什么了,也就更不可能给关卡取名了。

难不成,那个迦叶在未能于佛道上更进一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下一个境界了?

“按照大师所说,佛国体系虽分禅武,但本质上都是修的菩提果位,求的是菩萨之境,最终能够达到的也是菩萨之境;那如此一来,修佛之人拜的不应该是菩萨么?”

叶无双当即说出心中疑问,道:“却为何却口口声声拜佛?佛陀又是如何而来?”

“这就是佛道,与武道不同之处了。”

老僧不为所动,淡然解释道:“佛法无边,求无止境;但欲要修行,必需先立宏愿。”

“而佛法体系,境界分明,人人皆可修至菩萨;若将菩萨境定位至高境界,达到此境者,岂不宏愿不存?”

“既宏愿不存,便无修行信念;既无修行信念,又如何寻求更高?”

叶无双一愣,愕然道:“所以,迦叶为了让世人有个永远追求的目标,于是便创出了佛的至高境界,也就是佛陀?”

“是!”

老僧颔首,笑道:“若佛法尽头为菩萨,那修佛之人皆可成菩萨,又如何拜之?就如武道巅峰为帝境,修武之人皆有望达到,又如何拜帝?”

“故而,武道虽广,但绝非大道;佛法虽稀,却实为正道!”

“大师此话说的,未免有些想当然了吧?”

叶无双闻言眉头一蹙,反驳道:“一来,既立目标,却无法实现,那这个目标立的意义何在?反正也达不到,又为何要立?二来,迦叶既然能够从菩萨,晋升佛陀,为何其他菩萨就不能晋升佛陀?”

“佛道立宏愿,乃是为的了却因缘,偿还前世之债,积攒来世之德,而非现世所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