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章 是个才子(1 / 2)

加入书签

洪途安哪里肯相信陈锦年的鬼话,冷哼着道:“本官身为平阳父母官,哪怕是当任最后一天,也会保证任何一人的安危。”

“你不需要担心,出了天大的事,本官也会挡在你前面。”

陈锦年呵呵一笑,并没有理会洪途安的说辞,只是心中奇怪更甚,洪途安如此保证,难道马贼进城之事,洪途安不知?

王文充见状,充当起了和事佬的角色。

“行了行了!”

“途安,你的办事能力本官清晓,定然不会让马贼裹乱。平乐身为普通百姓,担心马贼之事也可理解,不过有途安坐镇,你放心便是。”

陈锦年急忙点点脑袋,很是认真的回答道:“王刺史所言极是,洪大人坐镇,学生自然不需要担心。”

“哼,你就放心好了,今日谁敢来,本官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洪途安脸色越发愤怒,但心里又不禁担心,转头看向岳海,低声道:“去查查,今晚绝对不能出任何乱子。”

“还有,时间差不多了,安排重头戏,让人上来。”

岳海会意的点点脑袋,转身走了出去。

洪途安的目光慢慢看向舞台,随着最后一支舞落幕,几个人搬着一张板子上了台。

那板子用红布蒙着,看不清到底是什么。

王文充还没见过这种事,好奇的问道:“途安,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在兖州,本官也没见过啊!”

“回禀刺史大人,这是小人专程为大人准备的节目。”

洪途安站起身来,很是激动的笑道:“下官素闻大人喜欢鉴赏诗词,特从一位才子手中,买来这副绝句,想邀大人共赏。”

王文充一听,果然是来了兴趣。

“哦?途安真是费心了,本官自小学习诗词,可惜没那么高的天分,但说到鉴赏,本官绝对算有些本事。”

洪途安微微颔首,高声喊道:“来人,揭下红幕。”

台上有人揭开红幕,果然是一副完整的诗词浮现在眼前。

“墨雨!”

“残舟行江几时还,举头望月国未圆。若以明月照天地,吾心愿请国门满。”

王文充慢慢诵读出口,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哀愁,他叹了口气道:“好诗!真是好诗啊!”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洪途安佯装着傻,不解的说道:“此诗心头满是对我国之思,一心想要让国家统一,为何让大人如此感慨呢!”

王文充像是回忆起了往事,神色悲悯的回答道:“途安,你有所不知,此诗鉴以大乾未立之初。当初大乾镇国将军何以成行舟逃亡,在途中受尽风险,可谓是历经了百难。”

“他忍辱负重,好不容易归国还乡,却惨遭奸人所害,好在如今大乾统一,只是这副景象,他已然看不到了啊!”

洪途安不禁点了点脑袋,像是明白了王文充的叹息。

“原来诗中还有此深意,下官才疏学浅,竟然通过刺史大人提醒,才领悟其中奥秘,真是惭愧啊!”

洪途安说到这里,话锋一转,猛地冲着陈锦年低下脑袋,露出一抹歉然道:“平乐,方才本官对你有所误会,还请你千万不要介意。”

“如果本官知道你早有如此决心,自然不会觉得,你是以为本官玩忽职守,而是真正的忧心我大乾,忧心我平阳啊!”

陈锦年盯着诗词发呆,他看来看去,隐隐间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可是细想,他又想不起来。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首诗的确寄托了对国家的深深思念,但硬要说文采,其中的含金量并不高。

废话!

他可是从现代穿越来的人,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这种诗词怎么可能入的了他的法眼?

再说了,大乾立国时间不到百年,根基不深,崇尚武力,文化算是新兴,毕竟没文化一个国家也生存不下去。

因此陈锦年看不起大乾诗词,还是从骨子里产生的感觉。

回到现实。

王文充却是已经反应过来了,他急忙问道:“途安,你的意思莫非是,此诗出自平乐之手?”

“哦,对了,大人还不知道!”

洪途安眼中的狡黠越盛,他玩味的笑道:“这首诗,乃是当初平乐进京赶考,得以秀才之名做的题。不久前下官意外见到,便是买了过来,打算在秋酬大会上表彰平乐。”

“人才啊!”

王文充看向陈锦年的眼神越加喜欢:“平乐,没想到你才华也不低,待来日你到兖州,我让我女儿带你去参加文采大会如何?”

陈锦年被搞得发愣,心中直叹奇怪。

洪途安此举定然不是为了帮自己,这老家伙如果真有那种诚意,自己也不至于把酒方藏起来不给他了。

可如今,确确实实的是,洪途安拿出此诗,让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