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章:尤氏姐妹上门(2 / 3)

加入书签

没什么。哪个勋贵家族没点仗势欺人的勾当私制斗牛服、坐蟒服,属于僭越。这属于皇家赏赐才能穿、缝制。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毕竟一族各房。谁也不能完全了解彼此的私事。这一件事,贾琏、贾蔷也不敢肯定。是贾珍自己这么干,还是有人栽赃陷害的。实际上。在衣服、轿子、仪仗上面僭越的事情。是屡禁不止、常见的情况。比如商人地位低下,不能穿丝绸。但他们不是能回到家里偷偷摸摸地穿吗边远省份,在家穿龙袍,不告发也没事。这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私藏火枪、火药。则又牵扯到“走私”,罪名愈发大了。绣衣卫想栽赃,奉承皇帝拿你,还不容易么贾蔷属嫡系,从小由贾珍养大。算是视贾珍如父,心感悲戚。但涉及抄家论罪一事,他自然又生恐危及自身。贾珍哀求、可怜巴巴的眼光望他。贾蔷刻意躲闪开去:“千户大人,这一家抄家论罪。毕竟同宗,可有牵连呢”这是来者最关心的事。贾琏、贾芸,皆竖直耳朵听着。“本差不敢打包票,但抄家不是灭族。你们过虑了!贾珍、贾蓉忤逆圣上,断不会轻处。他们这一房,不是有位进士老爷贾敬吗”徐彪倨傲地说道,他这一生早已双手血腥。作为皇帝的工具,多次代行抄家了。贾琏心头一跳,急忙开脱:“这一位进士老爷出家修行多年。属空门中人,不在世俗,按例不应论罪。”“那就成,也省得我们多跑一趟。”徐彪自顾说完。贾琏又犹豫道:“只是,这一房有一位小姐在西府,不知......”贾琮扫了眼右方场地的尤氏。尤氏身材属于娇小玲珑型,一直在哭泣。还有佩凤、偕鸾、文花、婆子媳妇。右边有小厮奴才们。徐彪也大致看了眼这些女人们,心肠忽硬忽软。没由来得,忽然想起教坊司的那个朱幽容。顿时有些不耐烦道:“这我不清楚,总要案卷定了下来才知道。说不定圣上皇恩浩荡,那位小姐不在此列。至于夫人女眷们,一律充进教坊司!奴才一律发卖!好了。闲杂人等退开不要扰乱皇差公务!”担忧一落,贾琏悲痛之余,色心又起。恋恋不舍地瞧着鲍二家的。到时候把她买出来玩一玩也好贾珍悲痛欲绝,悔不当初。他没想到,此时此刻。贾琏、贾蔷最关心的,不是他性命。而是会不会连累他们。但对贾琮的怨恨毒意,未曾减少半分,反而愈发生焰。他至此不明白贾琮怎么做到的!贾琮望着场中一应女眷。那份自觉可笑的怜悯之心,终化为一道暗叹。享受这份富贵的同时,她们也该承担背后的利害。斗倒贾珍、贾蓉,终成定局。但对他来说,这还不算完!荣国府没人能猜到,贾琮又在暗地操纵了一场阴谋。这场阴谋导致了贾珍一房的万劫不复。得到消息后。贾母王夫人大松一口气。许多人并未对此事生出多少怜悯。倒是贾母又不开心了一阵子,推掉各种宴会。贾政朝北直呼:“皇恩浩荡老泪纵横。”也不知是感激涕零没有牵涉西府,还是伤感于侄儿贾珍的论罪。在此事刺激之下,荣国府愈发纵情享乐。挥霍无度,尤其以贾赦、贾母为最。贾琮去东路院,给贾赦、中路荣禧堂东贾政。西路贾母三处分别请安过,才回中路小院书房。这几日。秦业、陈东生、沈郜、刘华各有致信。督促他不可懈怠八股、试帖诗。还叫温习四书五经之外,多多研习经史子集、唐宋八大家古文。八股文的基本功是四书五经。但它包罗万象,仅仅读经书,不会成为大家。如此,贾琮的日子又重新忙活枯燥起来。匪鉴阁书房。贾琮唯一有些过意不去的是珍大嫂子尤氏。至于贾珍的奴才辈,本就暗杀过他。他不会怜悯,尤氏受了无妄之灾。相比于王熙凤,尤氏不是坏人。然此事他预料到过尤氏不是死罪。纵然充进教坊司。他也能想办法救一救,多此一举吗?并不是,贾琮记仇、也记恩。起码尤氏当初对他还算不错。“琮三爷,今儿倒是有一件怪事。珍大奶奶的两位妹子来了。我把人请到堂屋侯着,说是要见一见你。”晴雯一脸奇怪地进来回话。尤二姐?尤三姐?这两个尤物怎么来了?贾琮眉头微皱,心中已然猜测到了原因。“唔,知道了,我去看看。”小红奉茶、秋桐呈上瓜果点心。贾琮、尤二姐、尤三姐分宾主而坐。秋桐看向二尤的眼神,带有毫不掩饰的鄙夷。尤二姐、尤三姐与贾珍、贾蓉父子之间的风言风语。她们这些下人丫头多少都听过一点。不过很多丫头明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乱说罢了。二尤与尤氏不是亲姐妹,她们是尤老娘亲生。尤老娘前夫死后,带她们再嫁尤氏父亲。尤氏父亲也死了,尤家不是富贵人家。尤老娘、二尤的生活,全靠尤氏接济。这也是二尤屈服在贾珍胯下的主要原因。见识过宁国府的富贵、奢侈排场。尤二姐便看不上张华那个穷小子了。张华、尤二姐的指腹为婚。是尤老娘前夫、张华父亲订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琮打量几眼二尤,二女都是妙龄芳华。尤二姐月白长袄,柔情似水。尤三姐腰肢苗条,桃红撒花袄,桃花眼。红楼中,贾宝玉承认与二尤“厮混过”。并且啧啧称赞二尤是“一对尤物”。也不知大脸宝对她们干了什么......方能作出如此评价尤氏姐妹之所以在贾珍论罪后。来找的第一个人是贾琮。是大姐尤氏的提醒,贾琮有秀才功名。聪明、会办事,或许有一丝希望能救她。尽管尤氏知道一点贾琮与贾珍的仇怨。可现下也是找不到别的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