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29不做文盲(1 / 2)

加入书签

小雨见叶知秋想和大爷爷说话,就在一旁机灵地回答了大奶奶。于是两人就嘀咕着进了厨房,主要是小雨说要尽快吃,不然发放久了就不好吃了。

叶知秋和村长走到一边,主要是问明天办户籍需要带的材料,还有就是对于人参能不能在县城里卖,叶知秋其实心里有点没底,怕在这人生地不熟的露了财遇到什么不好的事。

至于为什么透露给村长,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确实钱财紧缺要快点把人参卖掉,另一方面就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加上记忆里村长的表现,确实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而若是他真有什么坏心思,早点认清也比晚点好,避免日后交集更深、影响更大。

“大爷爷,我这还有个事情想请您帮忙拿个主意。”

“什么事儿啊?”

“我前几天进山挖到了一棵人参,估摸着有个二十年左右,想在我们县城卖掉,有什么好的卖家吗?价格多少合适?”

村长听闻这话很是惊讶地看了她一眼,不过倒没有追问细节,而是直接回答道:“有些大户人家会收,价格会高一些,但是没有门路的话不好碰到。”

村长:“可以去县里的大医馆同济堂,据说同济堂总店在江南那边,在京城都有分店,这些年经营下来,在县城里算是第一大的医馆。不仅信誉可以保证,价格也比较公道。”

“好的,谢谢大爷爷,那我明天早上来找您。”

“嗯,记得先去给你爹去烧点纸。”

“好。”叶知秋虽说答应了下来,但一时没想起来为什么要去,等跟着村长一起回到院子里,才猛地想起来,明天是原主父亲头七的日子,按照这边的规矩是要去祭拜的。

进到院子,叶知秋就看到小雨和村长的小孙子叶知方坐在一起说着话,手上还捧着一个月饼在吃着。

不过令她惊讶的是,小云竟然也在和人说话,并且不是以前那种别人说他应和的那种,而是很明显他在提问题、在掌握话题的主动权。

和他聊天的是村长的大孙子,就是之前小雨说过的那个在县学进学的叶知端,叶知秋听了一耳朵,只听到小云好像是在问哪句古文的意思。

虽说自己是上过大学还读了研的人,但是对于古代这些文言文,叶知秋实在是不怎么感冒。

不过看到小云亮晶晶的眼睛,叶知秋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家里的两个小孩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而且自己虽说对古代这些文字不感兴趣,但是也得识字啊,总不能穿越千年,归来却成为了一个文盲吧?!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再怎么也得等到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之后,才会去考虑读书习字的问题。

见两小只都有自己的小伙伴,叶知秋就让他们俩留在村长家多玩一会:“小云小雨,我先去六叔爷家一趟,你们在这边再玩一会,等下来叫你们一起回去。”

村长家对面就是六叔爷家,六叔爷的父亲是当年十里八乡最有名的篾匠,好多人来拜师学艺。

包括原主的爷爷也是在这里学过的,只是他似乎没有学得很好,只能做些日常用具,而且与六叔爷家的关系也闹得很僵,已经很久不走动了。

目前还是六叔爷做得最好,算是深得真传。听说他做的好多竹编小物件在县城、府城都很受那些富贵人家的欢迎。

“六叔爷、六奶奶、永业叔、梅婶子,晚上好。”叶知秋一到他们家,就看到几人全部在院子里坐着吹风,六叔爷和叶永业手上各拿着一个小的竹编篮的半成品在编着。

“是小秋呀,怎么过来了?来,坐。”梅婶子赶紧起身。

“过来市给您家送点吃食,顺便找六叔爷想买两个搭更,这不我这也没这个手艺……”叶知秋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将手上提着的四个小竹筒的冰粉递给了梅婶子。

不过她也没说谎,在农村里,搭更、篮子这种简单的竹编器具,一般都是家里大人自己做,毕竟简单,又不需要多精致,够用就行。

至于为什么自家爷爷就是篾匠,却还是来找与自家关系不多亲近的叔爷,大家就都心知肚明了。

“搭更不值个钱,正好前几天做了几个,你等下搬两个回去就是。”这是六叔爷的声音。

六叔爷没抬头,依旧自顾自地编着手上的东西,他手指微动,手腕翻转,就动作飞快地将两根新的竹篾编了进去,叶知秋只觉得眼睛都追不上他的速度了。

“六叔爷,生意是生意,我这来买的还是要给钱的。”叶知秋觉得之前送去家里的是人情往来,但这该给钱的还是得给钱,村里这么多人,总不能都免费吧。

“随你。”六叔爷说完就没再理她,手上动作不停。

叶知秋也看出来了,六叔爷是个有点傲娇型的人,估计平时还有毒舌属性,只是对着自己这个小辈不好发挥出来。

不过这样也能想得通,为什么自家那个爷爷和六叔爷的关系不好了,毕竟记忆里原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