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章 一念猛厉(1 / 2)

加入书签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犹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然不畏?

还不知上面所说的这些。只要我们一息尚存,犯下弥天大错,都还有改正的机会。有人一生作恶,但在临死之际,发出一善念,因此可以得到善终。

由此可知,一念头的威力是神猛厉害的,可以将百年的作恶都洗涤清理。这就像是,千年幽暗的深谷,因为有一灯的照明,就可以将这千年的晦暗去除掉。

因此作恶与过错,不论是以前的,还是现在的,无论年份的久远,只要能有改过之心,都是珍贵的。只是世事无常,肉体凡胎,很容易消亡。一口气上不来,想改正的机会就没有了。

那么在人世间,即便是孝子慈孙,还是不能弥补过错。在阴间,就会持续千年百劫受到沉沦的地狱报应。即使是圣贤、佛祖、菩萨,都不能救助当事人。因此,怎么能不畏惧呢?

张氏批注1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改过在于起心动念,只要还能够呼吸,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虽然外人不知,但内己自知。

生命的尽头,放下执着的固执。没有人一生都是不会犯错误的。撒手人寰,是那手松开了,不放的手,还是放下了。生命强扭不过的是生命的朝露,只争朝夕。

尤指悔过心,忏悔自己的错过。不为别的,是为自己的心打扫一块干净的地方。由此心中有了洁净和神圣的地方。我们所说的供奉神佛,其实供奉的是我们的心中还犹存的那份信仰,呈现出的庄严、神圣、安静、洁净。

而无悔过心,犯错的错误犹如心灵的垃圾和住进一只死亡的老鼠,那么心灵所散发的恶臭,最后作用到的是自己,让自己心中充斥对自我的厌恶,从而沉沦与腐朽。

张氏批注2 古人犹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这句话细细推敲,大家是否会觉得有蹊跷。

一个人做了一辈子的恶,为什么只是在临终之际,发出忏悔。他的恶行就可以得到原谅。作恶的人就可以得到超脱啊。这个逻辑如果是可行的,那选择作恶一辈子,然后再临终忏悔好了,反正都会得到原谅的。

原谅。原谅的力量,宽宏大量。老天之大,大到无所不包,可以原谅一切的过错。只要人愿意改错自新,都给予同等的际遇忏悔格心。

做恶何以原谅?发自内心明白自己所造下的孽业。

原谅是一回事,接受惩罚是一回事。当希望可以得到原谅,那么我也愿意心甘情愿接受犯下的过错,接受犯下过错所带来的惩罚。

只是一句忏悔的原谅,来自老天神明或者他人,对于作过恶,想要洗心革面的人。即使他们的善心与宽宏可以原谅,但他面临的是自我的改过自新。

因此一定会在行为上对自己进行修正,以祈得到真正的原谅。善良行为的出现在于对自我的善良,给自己的交代。

张氏批注3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

此句强调人念头的威力之大,不得不令人敬畏。一念起,惊动十方神煞。一念起,何以洗涤百年的恶,笔者作解,愿意弥补百年的作恶,花上千年的时间,来做善事。

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这句从另外角度可解释为,开智,开窍。从前不明白,忽然明白,获得大智慧。

从前不明辨,现在能分清。可以当做智识和精神升华的表现。王阳明提及明心见性,作解是心原来是黑暗的山谷,而唯有自己将心灯点亮,那从前黑暗的山谷,将从此长久的明亮。

见的是至真至诚的性情,作解善的性情是心的明灯。若没有善,心中将沉沦在黑暗与混沌中,混淆不清,不明不白,活得糊涂,更不用谈通透。

心灯如何千年常亮,至情至性是终生的行为价值观,那至情至性就是香火灯油,是自己真的有至情至性,所以有的是灯油,不怕灯不亮,就怕心不诚。

张氏批注4 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什么时候,想要改错都不晚。过年前,遇见小学同学,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她给我提及,小时候我拒绝她,不让她和我以及我的闺蜜玩。

二十年前的事情,她依然能够记得,可想我们对人的伤害可以长存多远。 我道歉了。十分道歉。为什么?因为我出于嫉妒,害怕她会抢走我的好闺蜜。所以我会告诉我的闺蜜说,你不要和她一起玩。

张氏批注5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了凡先生是在提醒说,人的生命很短暂,如果犯了错,要及时的改过。别等到,来不及,为时已晚的时候,只留下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