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章 福薄事由(1 / 2)

加入书签

上一章节我们提到了大富大贵,有福气的人的一些共性。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谈一谈没有福气的人,有哪些特征。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

我的福气很薄,又没有积累法功积累自己的德行,我都没有能够获得深厚福泽的基础条件和理由。

这个是了凡先生自己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货色,是个什么脾气,看见没有,贵字出现了。了解自己就是培养自己贵气的方式。那说明了什么?

我们中国思想里,公认的,你在了解自己,探索自己,挖掘自己,那你就是那个贵人,你的身上也会散发出一种贵气了。这种贵气并不是那种网络上精致装备出来的,老钱家族和新贵家族的气质。

不是这样的,这种贵气来自于对自身的了解。 日本有一本书,我不太记得书名了,一个活到103岁的老人,到90多少岁了,却还在说中提及,我对自己有了那么一点点的。

因此我要说的是,你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懂,面对自己,一点也不轻松,是勇敢者的游戏。了解自己也是需要花功夫的,花时间,需要找各种途径去碰撞,去对比,去成长。

了凡先生说自己是福薄的人。他知道自己福薄,他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他其实是一个大贵人。他说自己福薄,只是他的自谦之词。

我们中国人是注重谦逊这一品德教育,由于过分的谦逊,我们在读书时候就需要有根绳了,人家这说的是真话吗?他这么说的意思是什么?

过分的谦逊也容易导致我们稍微不留神,就忽略原本书中的人物和事情的真相。古人在写书的时候,这是一个在过脑子的过程。作者不仅在带着脑袋在写书,还打起了十万分精神,斟字酌句,思量再三。

这是个什么状态呢,人家在加大马力赛车,而自己总不能蹬个二手自行车,好歹也把自己的装备升级一下,才有个追得上的指望。

读中华经典,其实是与古往今来的高手对决的过程。明白自己是个麻瓜和菜鸟,那就要想想怎么偷师学艺,怎么才能够把古人的毕生所学,真枪实弹的赚到自己包包里。

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中华经典,这些个作者,巴不得你把自己的智慧通通的拿走,问题是你拿得走吗?你怎么拿走?怎么当好这些作者的徒弟?

徒弟是手把手教出来了,学习古人的经验也是手把手学出来的。真枪实弹的本领,那都是与古人先贤的智慧,一个字,一句话,细细的思考和品味出来的,是自己深思出来,研究出来了。

论语被称之为,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读了论语,怎么走不通天下,有人读了就成了大文人,大思想家,大企业家。人家那时彻底的读懂了,吸收了精华,懂得灵活运用了。我这里所说的是什么呢?好好的读一本书,把一本书读懂吃透,胜过读三百本书。

我又扯得这么远了!回到正题来谈谈什么是福薄之人?前面提到的大富大贵人,面相上的得分是一百分,他们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的坐标,与他们不相同的,依照样貌和气质做加减嘛。

有了大富大贵,就还有中富中贵,小富小贵之分了吗。这个面相说的大小,是气度的大小。

福薄的人,太阳穴凹陷,皮紧绷,人中与鼻子对不齐,鼻子口角歪斜,眼睛上下瞟动,血丝浑浊,眼白过露。这些你可能不会有直观的理解,还是一个多观察,找找生活中,你认为福薄之人,他身上存在的特征,这个是让自己快速意识到福薄是有哪些行为特征和样貌特征的方式。

经验和老道,就是切合自身经历和所学,总结出来的。自己总结出来的,亲自动手干一次,就像学自行车,学会了,有身体记忆,几年不骑,还是会骑。那么当知识到达形成身体的肌肉自动反应的时候,恭喜你,功夫学到家了,可以出师了。

面相学的东西,我就不在这个讲义里面多讲了,有机会开另外的课程诸如《柳庄相法》《人物志》的时候,再来展开细细的讲。

了凡先生好在知道自己是福薄之人,他还知道要积功累行。他的知道就表明他就不会是福薄之人。知道了,就知道改变自己的行为了嘛,就不会变成福薄之人了嘛。他这里是在通过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侧面抒发了倡导积功累行的价值观。

积功。功这个字在中国字也是很有学问的一个字。功是发功。那什么是发功,就是给别人想要,助力别人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别人想要得到的。

人们想要健康,我们有中医。人们想要方便,我们发明更快的交通工具。人们想要富有,我们传授致富之道...人们想要爱情,经营两性关系的书籍、课程出现了...这些都可以看成是发功。

功前面加一个字,是成功。成为,成全,成就,都是一个动词,是推动,是主动意识,主动行为。功勋、功劳,成就别人多了就有了奖励,就得到了功勋。

了凡是清楚怎么获得功名的。了凡是当官的,当官的,多给老百姓服务,多为老百姓着想,这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