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1章 好久不见(1 / 3)

加入书签

华夏的商业片因为老谋子2002年的一部《英雄》开启了新的篇章。

商业片,是指以票房收益为最高目的,着意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准的影片。

从影片的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都以在短期内获取商业利益为考量进行拍片。

为此,商业片集合了多种商业元素。

比如启用知名导演执导,选择当红明星出演,实行大投资,进行大规模宣传。

影片尽可能采用复杂的特效,实施全国或全球同步上映……等等。

电影的出现,为民众带来了一种新奇的娱乐方式。

这一点很快就被商人抓住,然后电影就被当作为其牟利的工具。

如今是2005年,距离《英雄》的上映已经过去了三年。

三年的时间,商业电影的发展远超所有人的意料。

以前提起商业电影,基本上都被称为没有营养的电影,被一些资深电影和导演所鄙视。

这其中,以第六代导演为先锋,除了极个别显露出商业电影天赋的导演外。

几乎所有第六代电影都对商业片嗤之以鼻。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腰包富起来后,走进电影院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

慢慢的人们发现,比起苦闷压抑,剧情云里雾里的文艺电影。

商业电影的直白叙事易懂以及大制作、大明星的组合似乎更加吸引人。

大家掏钱买票进电影院不就是图个乐呵,谁去看你苦大仇深极具隐喻和说教的文艺片?

所以,在面对国内一些影评人、导演指责自己明明有那么优秀的制作功底和大量资金却一直拍商业片赚钱。

电影沦为他赚钱工具的说法时,江培安一直都嗤之以鼻。

大哥,现在都已经是2005年了,不再是8、90十年代了。

电影也不再只是单纯的导演的艺术,而是寓教于乐的,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

现在还去拍纯粹的文艺片?

别闹了。

当然,江培安也不能一直挨骂不是,所以总得想办法堵住那些人的嘴……

所以,跟伯纳合作的第二部电影,江培安思考了很久。

最后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个电影名:

《让子弹飞》。

这部电影处处流溢着自由理想主义。

靠着紧凑精湛的台词和看似混乱无逻辑的节奏把整个剧情联接起来。

曲折离奇的剧情能让观众猜到,又出乎观众的想象。

尤其是里面的一些梗,一直到后世仍旧被人许多网友津津乐道。

拿出来反复咀嚼回味。

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正义的土匪打倒地方恶霸的故事。

可土匪本应该干的是,欺压百姓的勾当。

可张麻子上任县长后却对百姓说:

“他追求的只有三件事,那就是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他劫富济贫,搬倒恶霸黄四爷,而黄四爷却成为人人畏惧的地方恶霸。

这是一部好人就有好报、坏人恶贯满盈,结局大快人心的大众向片。

让不想过分“烧脑”、没心思去解读其中各种隐喻剧情的那部分观众,也同样能看得津津有味。

这就是所谓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大家各有各的乐趣。

电影整体节奏很快,中间有一些需要细细品味的地方。

但是整体故事的叙述性很强,起因结果都有交代。

整体的反转很多,县长假装师爷,逃跑被抓,土匪当县长,假黄四郎被杀,真黄四郎假装假黄四郎,戏剧性很明显。

电影表现出来的都是虚幻的,但是没有表现出来的都是真实的。

比如发银子时,人们的笑声,笑声很大。

但是却没有看到具体是哪些人在笑,只是笼统地概括为穷苦人民。

而在陈昆骗六子自杀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一个人会蠢到切腹来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凉粉。

这是表现出来的,但是却是虚构的……

《让子弹飞》同样是一部写实的电影。

一个热血青年投身革命,本应是前途不可限量,本应该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有志青年落草为寇。

同样有一些人靠买官卖官,搜刮民脂民膏大发不义之财。

更有甚者占地为王,欺压百姓,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是整个旧时代恶势力的缩影……

当然了,这部电影。

嗯,想上映估计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磨难。

但这不妨碍江培安想把它拍出来。

至于最后能否上映嘛,就交给领导吧。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