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1章 电工小陈死后(1 / 2)

加入书签

电工小陈二十九岁,过完年应当三十岁了。

他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媳妇在农村种地。

小陈是贾经理举荐的,工地有两名电工,另一名是五十多岁的老刘。

老刘和小陈一样沉默寡言,一年四季系着牛皮腰带,腰带上挎着一个牛皮盒子,盒子里装着各式钳子螺丝刀胶带刀具。

他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闲下来也会去检查各处的线路、机械用电、各种闸门和插座。

小陈和老刘一心扑在工作上,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出事那晚天下起了小雨,工地上的工人还在浇铸桥面,千瓦管很亮,照得近处如白昼。

打夯机和搅拌机的响声在渭河上回荡,电工小陈刚在工地的食堂吃过饭,点了支烟蹲屋檐下发呆。

他在想自己的媳妇和一双儿女,掐指算来,小陈已有半年没回家了。

心里有些难过,抬头看着夜雨越下越大,再看大桥上人影匆忙,心想如果工程进展顺利,到了十月底就能铺设完桥面,那么今年可以歇工回家了。

“小陈小陈——”

有人隔着雨帘喊他,一听声音是老刘。

小陈扔了烟头站起来,老刘已到了面前。

“你小子,还有心思在这里享清闲,没看到桥上停电了吗?”老刘的声音象水牛在吼,小陈有点不高兴,停电就停电,停电是常有的事,一天二十四小时轮流加班,机器没有闲的时候,电路没有闲的时候,断路停电纯属正常。

他不说话,扯了一下腰间的牛皮带,弄得牛皮盒子哗啦啦响,低着头向大桥走去。

握着手电筒一路检查上了桥面,小陈去看了一下千瓦管,灯管是前五天才换的新的,不可能坏了,桥底下的宿舍和别的工棚都有电,偏偏桥上停了,问题一定出在线路上,八成是哪里的电线断了。

他站在桥上朝下喊,让老刘先拉了电闸。

沿着新铺的桥面往回走,小陈在一个桥墩旁发现了断开的电线。

电线断处在一根凸起的罗纹钢上,他顺着桥墩爬下去,嘴里叼着手电筒,落在桥墩上细看断的电线,一头缠死在罗纹钢上,一头从桥面上掉下来,在风雨里晃来晃去。

小陈又爬上桥面,将电线一头扯到了桥墩上,然后他缓了口气,点了支烟开始接线。

这是简单的工作,小陈心里骂着干活的工人不小心,总是添这些不必要的麻烦,电笔试了一下,是安全状态,他放心去接线,唇上的烟火掉在手背上烫了一下,手一抖,嘴里骂了一句脏话。

话音刚落,他的身子已有电流通过,小陈弹跳起来,重重摔倒在桥墩上抽搐一下,气绝身亡。

工人们一直等待电来。

却看到桥墩上手电筒滚落河中,有人高喊,老刘跑上桥面,猴子一样爬上桥墩,察看了一下周围情况,然后蹲在小陈身边试了试气息,对桥面上的人说道:“快去找经理,出人命了!”

......

渭东市新建修的大桥出了安全事故,造成一名年轻电工不幸身亡。

第二天一早的渭东电视台一大早播发了这一新闻。

随后《渭东日报》、《渭东晨报》相继报道了事故的详细情况。

在小陈的家属没有赶来收尸之前,执法人员已前来勒令停工。

乔荞先是连夜被带往派出所,天亮之后再从派出所转送到公安局,在拘留所呆到下午,她又被放了出来。

没有人来接她。

乔荞走在下过雨的马路上,湿了鞋子,湿了衣裤,她浑然不觉向前走着,步履踉跄,神情木然。

最初的恐惧在天亮之后变为麻木,公安问着一些奇怪的问题,乔荞磕磕绊绊一时回答不上来,她忽然间想起自己不是第一次进公安局,亦不是第一次进拘留所,当初马小国的厂房坍塌砸死了人,她做为红星砖瓦厂的厂长售卖劣质砖瓦被收押在牢里。

那时她以为后辈子会在牢里度过。

重获自由后她觉得这辈子不会再经历相同的患难。

不曾想仅仅过了几年,走过的路百转千回依然是覆辙,经过的患难一不小心便会重现。

大桥工程并不顺利,一是因为她是新手,从未经过这样的大工程,二是她缺乏熟谋远虑的思想,没有识透郭经理的真正用意,以为红星砖瓦厂的那点积蓄加上马小国的相助便能修建竣工,不想很快暴露出资金短缺的问题。

乔荞意识到光有做事的魄力还不够——远不够!

做大事,得有雄厚的资金来支撑。

她是幸运的,马小国竭尽全力扶持着她,举步维艰时尹向荣鼎力出手,以投资的名义施以援手。

就算同达煤矿遭遇封矿破产的重创,尹向荣都没有放弃对她的承诺和帮助。

她以为自己可以一心投在大桥工程上,顺利完成大桥主体,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