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1章 婚礼盛况空前(1 / 2)

加入书签

相较于几年前刘梅英和王大强的婚礼,这次刘梅英和陈耀祖的婚礼可谓盛况空前。

盛况不仅仅是指热闹,不仅仅是指看热闹的人多,盛况从不同的方方面体现出来,用不同凡响的热烈组成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光从亲家的身份上来看已经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准——有头有脸的陈乡长,富甲一方的马小国和乔荞夫妇,新朗在县自来水厂上班,是国家职工,新娘是镇上的个体户,是真正的有钱人。

这门亲事的成就,门当户对,就算王翠芬心怀恶意在村里散布着刘梅英的坏话,说她是歪瓜裂枣破鞋烂袜,说她是妲己转世水性杨花,说她主动出击勾引有为青年,说她和她娘一样贯会下流卑鄙勾引男人,说她婚姻成不了气候不过三月五月还会离婚,说她命定守寡注定是一朵苦菜花......

村里人都理解王翠芬的想法,都一笑了之,谁也没当回事。

她心里忿恨不平,无法释怀刘梅英曾经是她的儿媳、现在竟然大鸣大放嫁作他人。可这是刘梅英的错吗?要不是王大强见异思迁当了陈士美,以刘梅英的贤德善良,怎么会无故结束这段婚姻。

大李庄比王翠芬更忿恨不平的还有乔丽丽,她听着五一的前一天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村里的大喇叭一遍一遍放着欢快的曲子,乔丽丽的五脏六腑都象狗扯一样难受。

刘梅英这个小婊子,到底命好,到底把自己嫁出去了,还嫁得如此冠冕堂皇,如此轰轰烈烈。

乔丽丽有点后悔自己的决策,后悔自己为了撬开尹向荣和刘梅英,不得不出此下策,动员陈乡长去乔荞家提亲。

如今看来,这门亲事成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乔丽丽还是隐身的红娘,暗中的月老。

看着别人出嫁,再想到自己,乔丽丽的心除了被狗扯,还有翻滚不息的烈火。

她觉得,是时候抓紧去找尹向荣了,她考虑良久,思绪万千,却无计可施,有些事循着踪迹便有首尾,而她对追逐尹向荣这件事上却想不出对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且行且计。

不表王翠芬的愤懑,不表乔丽丽的妒忌,单表喜日里的盛况。

该来的都来了了,五一前一天宴席设在乔荞家,马小国的意思是酒席设在镇上,承包给蒋志新,蒋家的饭馆扩大了规模,在镇中腰租下了两层店面,装修成了酒楼,数镇上一等,乔荞否绝了马小国的建议,不是她舍不得花钱,而是第二天五一的正式婚宴在镇上陈乡长家举行。

她想着刘梅英离过婚,又想着刘梅英没文化,没工作,还带着一个儿子,总是心里自卑,有那么点芥蒂,所以非要把婚礼摆在大李庄家中,办得隆重异常,让世人觉得她乔荞的闺女虽然离过婚也金贵,别人家的黄花闺女不见得嫁人有这气派,光是陈乡长家出动的汽车就有九辆——取天长之久之意。

乔荞置办酒席,非要胜过大李庄的任何过去,牛羊成群用卡车拉来,鸡鸭鱼肉成筐送进家门,烟酒堆积如山,桌椅从院内摆到了院外。

厨子是请了枫城酒楼的大师傅,在靠着院墙南面砌了土灶,炭火熊熊,肉香扑鼻,三个大锅里热气腾腾,村里最能干的婆姨被挑选帮灶,那些邋遢的、懒散的、长得丑的,只能去厨房里摘菜刷碗。

一大早刘梅英穿戴一新,衣服是乔荞从省城订制的,大红的一套四颗扣西装,红艳艳娇滴滴,衬着翻出领子的绣花白衬衣,刘梅英头上戴花,脸上施粉,她在刘盼弟刘若男刘希望三姊妹的拥簇下坐在自己房中,炕上是娘亲手缝制的花缎被褥,闪着光流着彩,交相辉映,让每个人的心里都亮堂堂的。

偏偏二妹刘招弟没有来,婚礼日期仓促,说结就结,来不得半点犹豫,刘招弟不在省城的大学,而是去了外省的县城中学实习,乔荞没让通知刘招弟,想着再有几个月她就毕业回家了。

太阳升高,院门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刘二柱带着冯小玉前来,冯小玉牵着儿子,子凭母贵,冯小玉发胖如牛的身子站在院中有一种骄傲的压迫感,她虚情假义地和乔荞寒暄,表情丰富,时而夸赞刘梅英嫁得贵婿的荣幸,时而感叹乔荞为娘养育子女的不易。

乔荞应付着,知道这个女人不是啥好货色,当初坐月子想尽办法折磨过刘梅英,脸上便淡淡的,刘二柱却热情高涨,凡是闺女的婚事总要显山露水,总要厚着脸皮出风头,他过来问乔荞:

“东西都齐全了吧,烟酒我让梅英老早备下了。”

“都拉回来了,梅英说这些账都记你头上,这可是你答应过的事!”

乔荞提醒刘二柱,毫不客气,刘二柱笑得如同一只骡子,高声说道:“我闺女嫁人,这点烟酒算什么,红包我都准备好了,一会就给我闺女。”

他的口气有着不知羞耻的热情,好像这个家他是男主人一般,冯小玉脸色一阵青紫,找了借口坐别处,刘二柱才不理会她的想法,跟着乔荞硬要把自己所有的想法一一说完。

乔荞懒得听他聒噪,刘二柱的话无非是在表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