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北上会盟(4)(1 / 2)

加入书签

一位老人坐地铁,站在一位年轻姑娘身边,姑娘没有让座,老人破口大骂。

给老人、孕妇让座是我们提倡的美德,可是道德属于自律,并非他律。也就是说,你做了,说明你品行高尚,你没做,也不该承受指责。

老人指责,是把道德标准当作法律标准,认知错位,倚老卖老,为老不尊。人家给你让座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颇具讽刺意味的地方在于,那些扛着道德大旗四处行凶的人,通常都是光说不做的人。他们躲在键盘背后,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论是讲非,对他人品头论足,在生活中却是品格猥琐的小人。

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好处就是通过敲击键盘,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在虚拟世界里,把自己想象成为一身优点绝无缺点的圣人,从不犯错,永远正确,地球围着自己转。在这样的自我麻痹下,走完卑微混沌的一生。

所以,子贡的贡献,在我看来,时至今日仍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任意对他人射出道德冷箭的人太多太多,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听完孔夫子对自己忠爱的弟子的一番劝谏,感慨颇多,故此赘言。

无论如何,鲁国公室日益没落的时候,迎来几位才干过人的外事高手,就算他们不过充当了“糊裱匠”,也非毫无意义。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也称“罗卡定律”,来自法国医学家、犯罪学家埃德蒙.罗卡。其意为——无论做过何种接触,都会留下证据。

这条定律的完整表述为——这些证据不会被忘记,不会受某一时刻刺激而变得浑浊,也不会因为人证而消失,它是事实存在的证据。物理性证据不会有差错,它不会做伪证,不会完全消失。只有对其寻找、学习、理解的人为错误,才会减损它的价值。

在对历史人物评定时,或许这条定律也能运用。

在孔子及其弟子为理想奔走时,时间已无情的来到地主阶级茁壮成长、公室式微无可挽回的历史路口。尽管多方奔波,努力周旋,四处跋涉,他们的政治主张处处碰壁,已经找不到容身之处。

尽管如此,也不能否定他们所做尝试的意义。

他们所到之处,不管主动或被动,都留下了他们的活动气息痕迹。他们的政治理念、政治活动、一言一行,都作用于当时的人物环境,推动事件的发展,甚至不排除有安邦定国的影响力。

比如,齐国权臣田常欲攻打鲁国转移国内视线,是子贡出使齐国,说动田常移兵吴国。通过转移矛盾,保存了鲁国,还送了个人情给晋国——提醒他们预先防备,若是齐吴对阵,吴国赢了的话,很可能趁势西进伐晋。

又比如,吴伐鲁,鲁国赢得胜利,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齐伐鲁,冉有帅师与齐战,获胜有功,其指挥才能为季孙斯得知,亲自召见了他。冉有趁机为孔子美言,季孙斯为此专门将孔子从卫国迎回鲁国。

比如子路,在鲁国任季孙氏家宰,成为孔子“毁三都”举措的执行者。后来他去卫国,担任邑宰,任内兴修水利,开沟挖渠,政绩显著。卫国发生内乱,他临危不惧,毅然决然与恶人决斗到底,虽被击杀,却成就了其忠直刚烈的美誉。

在阴霾弥漫的历史的天空,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无畏、出色的应变能力、一腔忠君爱国心,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透过纸背,穿越时空,我们仍能感受到个体为自己以及自己所在族群利益抗争的顽强的生命力。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理念,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们抓住每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力争上游,扮演好被赋予的角色,在其位谋其政,造福百姓,保卫国家。

今天,还有多少人为自己的权利奋战?如果有,大都与权力金钱有关,仅此而已。

同样是谋求权力名位,真正坐到高位,有几个在为平民百姓的福祉服务?作威作福的福远多于服务的服才是残酷的现实。

孔子及其弟子是儒家思想武装的一群人,他们想光宗耀祖位高权重不假,从这个意义来说,他们并非圣人,是跟你我一样追名逐利,贪财好色的凡夫俗子。

可是,他们有底线。这就是区别。对动物来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也是为了吃饭,当然,可能还要加上睡觉。对人来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显然不只是为了吃饭。如果活着仅仅为了吃饭,跟猫狗有什么区别?

十年前,网上有个调查,大家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女性所选,大都商业、律师、会计师、公关咨询等专业技术职业。两年前,同样的调查,所选都是网红、直播卖货、明星。

说明什么?说明风气变了。是女性之错吗?不!是整个大环境使然。勤劳不能致富,哪怕有专业职称,受过高等教育。辛苦一年,比不上一个套上滤境搔首弄姿、唱歌荒腔走板的“网红”的榜一大哥一次的打赏。

一个靠压榨厂家,拿货低得柜台都无法生存,抢走多少人的饭碗,差点要逼死工厂的顶流带货主播,一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