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双(2 / 4)

加入书签

桂则是率领三千人驻守界藩城,其中包括装备精良的两千平虏卫。

这两人虽然不是辽东李家的人,不过是历史上袁崇焕非常倚重的两员得力干将,李献忠如今利用自己的上帝视角率先提拔重用了他们。

虽然现在新兵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凭借着明军的布面甲和火器,守住关口应该没啥大问题。

剩余的两千人则是用来守卫红透山的铜矿,毕竟这里可是整个辽东的“钱袋子”。

其实李献忠在红透山私开的铜矿一样是利润惊人,不过目前产出的铜基本都用来铸炮了,所以没有用来进行贸易。

经过8个多月的发展目前平虏堡已经从当初一个废弃的戍堡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基地了。

虽然平虏堡还是那座周四里的小城,不过现在这座城也仅仅只是作为仓库使用了。

宁远伯李献忠的全部家当现在都在平虏堡,这里储存着50万两白银,以及60万石粮食。

还有大量的食盐,茶叶,水泥以及火药。

范文程这个平虏卫的五品千户所掌握的银两居然比现在户部太仓中的银两还要多。

现在的平虏卫在编的卫所军户总共有4万六千余人。

这还不包括2万名朝鲜劳工。

由于这些免费劳动力的到来,使得平虏卫的劳动力大大增加了,铁矿,煤矿,泥灰岩的开采等重体力活现在主要依靠这些朝鲜劳工。

就连开荒工作也主要依靠他们,这样以一来多的平虏堡军户可以被解放出来从事各种窑口的生产和器械的制作。

李献忠也已经很久没有来到平虏堡了,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献忠指着河边的大型水车说道:“这些水车也是你们搞出来的?”

范文程说道:“这些是在汤若望执事的指导下造出来的,原本我们自己造的水车比这个小的多。”

“根据伯爷的指示,我已经选拔了一批各行业有潜力的年轻人跟在汤执事身边学习了。”

然后他又指着前方的水渠说道:“目前我们已经用水泥修建了引水渠,将凡河之水大量引入蓄水池中。”

其实他十分不解,宁远伯要求他们修建大型的蓄水池,多多益善。

可是他们的田地位于凡河两岸距离水源处并不算太远,难道还能缺水不成。

不过既然是李献忠的吩咐他也只得照办,在远离河道的一些地方修一些蓄水池也是有好处的,灌溉的效率可以提高许多。

李献忠说道:“如今已经快要到12月了,恐怕河水很快就会结冰了,你们还得抓紧蓄水。”

范文程说道:“宁远伯放心,如今平虏堡附近已经有20万亩良田种上了小麦。另有3万多亩荒地已经开发出来了,虽然赶不上今年的冬小麦的播种,但是我们会继续多开发荒地的。”

李献忠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范先生乃是大才,一个正五品的卫所千户委屈你了,有机会本伯一定将伱转成文官。”

原本范文程对于这个还是很在乎的,对他一个秀才来说五品官虽然不低,但是卫所官乃是武官。

大明重文轻武,这样等于是断了他的科举之路。

不过他现在也释然了,同样是武将,李献忠可以做到辽东经略副使和大明的驻朝鲜总督。只要跟对了人,还怕没有自己的前途不成?

在情报司的帮助下他兄长范文寀在鞑子那里也是混的风生水起,他这个五品卫所千户可是掌管着比户部太仓更多的库银(大明的户部如今穷的叮当响,大部分时候太仓的库银还真没有50万两)。

这份信任才是最难得的!

范文程拱手说道:“范某不过是一届童生,能在宁远伯跟前效力受益匪浅,别说已经有这五品之位,白身那也是范某的荣幸!”

李献忠说道:“那也不能委屈了范先生!现在平虏堡能够自给自足吗?”

范文程满脸自豪地说道:“目前平虏堡除了煤球和水泥外,还有下辖的牧场、瓷窑。”

“牧场产出的羊肉、牛乳制品都已经供应到辽东各大城市;烧制出来的瓷器除了供应辽东,甚至还销售到了朝鲜。”

“此外平虏堡已经开起了铜器作坊,制作铜镜,铜炉这些物品,销路很不错。”

“目前平虏堡每个月可以得银2万余两,除去发放平虏堡一些吏员的饷银,同工匠奖赏外,足以支持采购其他制造兵器的物资,以及一些工坊的扩建。”

“目前账目上还有八千余两白银的盈余。”

“只是现在算上那些朝鲜劳工有6万6千多人,每月口粮消耗高达4万余石。”

李献忠没想到平虏堡居然有了瓷窑,看来红绣山的私矿划到平虏堡之后,平虏堡也变得阔气起来了。

范文程在大兴土木之余还能存下不少银子。

不过商人们每个月通过“开中法”上缴的粮食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