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罗生门18(1 / 3)

加入书签

姓名:王重光;专业:汉语言文学。

夏允看到这一行信息时,忍不住挑了挑眉。

人是和杨雪丽一起借书的人,专业是杨雪丽想转的专业。

所以到底杨雪丽是为了转专业才认识了王重光,还是认识了王重光才想转专业?

想到这里,夏允便将杨雪丽借阅的书均搜索了一遍,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这些书王重光也全都借过。

夏允对比了两人的借书时间,发现起初他们并不是结伴而来的,但从某一天起,他们的借书时间便仅仅相隔了几秒钟。

这是因为两人看书的品味相同,所以在某次借书时恰好相遇,之后便一起来相约看书吗?

夏允觉得这种解释说不太通,因为杨雪丽借的书实在是太杂了,并不符合某一大类的特质,这是要有多大的默契才能借到一模一样的书?

但两人借书的先后顺序又是交替的,不存在一人模仿另一人的可能。

那就只剩下一种情况,两人修了同样的课程,而这些书都是课程要修的必读书目。

也就是杨雪丽选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在老师的要求下,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去借了同样的书,而在此过程中,杨雪丽和王重光结实并成为了书友。

不过说到书友,夏允在借书记录上看到有另外一个人,在整个大一上学期和杨雪丽的借书时间都非常近似。

夏允点击学号链接跳转后发现这个人竟然是陈良玉。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虽然陈良玉已经死了,但她确实也是杨雪丽的室友,两人一起选修同样的课程再正常不过。

所以完整的故事是,杨雪丽和陈良玉在大一上一起选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在老师的要求下,她们结伴去图书馆借书。

然后在大一的寒假陈良玉死了。

后来,杨雪丽和王重光便和王重光成为了书友。

这么看来杨雪丽和陈良玉的关系很奇怪,照理说她们大一选了一样的选修课,一起去借书,关系总不至于太差,但为什么杨雪丽在日记里对陈良玉的死没有任何的表示呢?仿佛她的生活中从来没存在过这个人一般。

夏允直觉陈良玉会是本轮游戏很关键的一个角色。

于是她去网上查询了相关新闻:XX大学某金融大一女生,于图书馆楼顶跳楼自杀,当场死亡。

正文下方附了一张打马赛克的照片。

看到这里,夏允忍不住微微睁大双眼。

陈良玉死亡的日期,她再熟悉不过了,那正是徐冬期末考试作弊的那天。

而更加巧合的是,陈良玉死的时候暴雨倾盆,照片除了最中央的红色像素块,背景全都是撑伞围观的学生。

暴雨、坠楼,这几乎和杨雪丽的死亡情况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陈良玉是下午跳楼被路过的学生当场发现,而杨雪丽是夜里坠楼第二日才被发现。

评论区有人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

“老师,期末楼顶的风好大,我好冷呜呜。”

“好牛,期末跳楼,干了我想干但不敢干的事。”

“哈哈哈我和考试只能挂一个吗?”

会是考试压力大而轻生吗?夏允觉得没这么简单,可陈良玉的死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再加上这种负面新闻不宜大肆传播,校方也在努力控制舆论,所以网上有用的信息并不多。

如果说除了警察外,最了解陈良玉死亡原委的,应该就是本校的学生。

夏允注册了一个学校论坛账号,在搜索栏里输入“陈良玉”。

对于她的死亡原因,学生们众说纷纭。

快速过滤掉无意义带节奏的内容,夏允最终锁定了一个帖子。

“论网络贷对大学生的危害,我校学生因还不起巨额利息选择跳楼自尽”。

楼主贴了一张身份证照片和一个网络贷协议,虽然关键信息都打码了,但是结合发帖的时间以及死亡信息,很容易确定讨论的对象正是陈良玉。

果不其然,评论区下很多校友也轻松地推出了死者的真实信息。

1L:楼主这马赛克白打了,这不就是陈良玉吗?

6L:我能证明楼主说的是真的,我和陈良玉一栋宿舍楼,我曾听过她哭着给谁打过电话,说还不起校园贷了。

8L:一个学生为什么能贷这么多钱?

9L:这你就不懂了,这个只要一期还不上,利滚利,越滚越吓人。

12:陈良玉不是金融的吗?复利都不懂?

20L:我说人都死了,你们能不能留点口德。

夏允有些头疼地揉了揉额角,她好像挖出来了一条支线剧情,看起来陈良玉的死因也存疑,但目前她实在没有精力再探索这条支线了。

现有的信息太多太杂了,她必须有所取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